农业农村投资 2025/07/01
为破解花卉产业设施投入大、周期长的难题,山东省青州市不断深化农业领域金融支持创新改革,打造“农业设施+”金融支农模式,探索“花卉大棚+农地经营权抵押”、花卉摊位权抵押、花卉专利权质押、花卉电商贷款等模式,推出“人才贷”“花卉贷”“花好贷”等系列产品,以“一链一策”精准支持花卉产业转型升级。“设施+信贷”金融服务有效助力青州花卉产业成为百亿产值、千亿集群的大产业,截至2024年底,青州市拥有花卉专业村有136个、花卉企业315家,花卉品种3000多个、从业人员16万人,花卉年交易额150亿元,年电商交易额45亿元。
一、创新背景
2023年12月27日,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》明确提出,要“打造美丽中国建设示范样板”,对建设美丽城市、建设美丽乡村、开展创新示范做出美好论述。花卉产业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载体之一,随着国内市场对花卉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国际花卉市场的逐步开拓,青州市花卉产业迎来巨大发展机遇。与此同时,花卉产业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。一方面,花卉产业投入资金大,在花卉种植、加工、销售等多个环节都有较大资金需求。另一方面,花卉产业发展风险复杂多变,存在市场风险、自然风险和信用风险等多种风险影响。为破解上述花卉产业提质发展难题,青州市依托金融科技支撑,通过大数据手段,整合属地金融机构资源,有效解决了农村群众贷款门槛高、抵押担保难等问题。
二、主要做法
(一)金融赋能研发端,培强“链头”育种育苗。
一是创新推出研发平台金融支撑。系统出台《青州市农村产权抵押融资管理办法》《农业设施确权登记及抵押操作指引》等基础性文件,将智能温室、组培育苗室等12类农业设施纳入抵押物范围;《关于金融支持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》(青政办发〔2022〕15号)设立专项条款,明确花卉企业通过设施抵押贷款可获得青州市级财政3%的贴息补助,直接惠及83%以上的花卉规模企业。落实潍坊市财政局《关于建立财政金融协同联动机制全力支持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》,以设施、设备抵押附加平台担保,为亚泰花卉院士工作站、华盛种业等8家省级以上科研平台提供金融服务,发放系列贷款2.3亿元,支持锦绣兰业、亚泰花卉等7家研发机构开展花卉新品种培育和种苗研发攻关,成功选育“青州仙子兰”等15个自主产权的花卉新品种。
二是金融支持构建人才创业创新机制。围绕花卉业态链布局金融创新链,出台人才创业补贴等14项政策,鼓励引导农业生产经营企业“借花腾飞”,探索“金苗贷”,创新“设施+人才贷”模式,以高档育苗设施抵押,叠加人才优惠政策,全面简化申贷流程。支持带动人才创新孵化中心、山东省花卉技术创新中心等研发机构提质增效。实施“3230智慧花海工程”,累计发放信贷资金5490万,助力青州市花卉种苗产量突破1亿株。
三是推动花卉企业向科技化转型。建立花卉种苗育繁推企业金融扶持机制,发展“苗圃+种质资源”抵押融资模式,通过将信贷资金注入,建成花卉种质资源圃10个,引进新品种1600多种,培育“青州仙子”“云门香”等兰科植物新品种15个,吕氏毛汉尼系列“朝霞”等多肉植物新品种300多个,推广花卉实用新技术280多项,缩短育苗周期、提升种苗质量,助力科隆园艺、绿圣蝴蝶兰“育繁推一体化”培育基地等8家企业实现由生产销售到种苗研发转型,被评为国家重点花卉良种繁育生产示范基地。
(二)创新“企业+”信贷模式,做强“链中”龙头优势。
一是搭建银企共建平台。青州市通过建立银企信用联盟,构建“信用画像+动态授信”机制,将企业纳税、社保等23类数据纳入信用评价维度,依托花卉大数据平台实现金融机构与268家花卉企业信用数据实时共享。信用联盟推出“企业+合作社+社员”设施联合共抵互保模式,创新“棚抵联合贷”方式,允许合作社成员以智能温室、育苗大棚等设施按评估价50%~70%折价互保,向绿圣兰业等29家合作社155户社员发放专项贷款10.9亿元,带动建设蝴蝶兰等5个特色产业带,制定发布一品红等15个花卉标准,实施4项地方花卉标准、制定仙客来行业标准,“青州仙客来”入选全国第三批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。
二是培强壮大花卉龙头企业。探索“企业+设施+农地”融资模式,推出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、“农地”地抵贷等产权系列贷款产品。聚合闲置资源,推进“两权”抵押贷款,大力推广“政银保”业务,激活农村“沉睡”资产。累计为农业经营客户发放“政银保”“苗床贷”“生产资料提升贷”等80笔、金额8805万元,实现地栽花卉向苗床花卉转变、人工浇灌向智能潮汐灌溉转型,青州市花卉智能化物联网设施使用覆盖率超过70%。打造青州东部现代花卉示范园项目,成为北方最大的蝴蝶兰生产和集散中心,入选国家发展改革委地方政府专项债项目。
三是扶持壮大花卉配套设备产业。采取“宜社则社、宜户则户”办贷模式,创新推出“乐享”家庭贷、巾帼创业贷、联户联保等特色产品,累计投放各类花卉产业零售类贷款900户、1.8亿元。发放8210万元,支持花卉资材、农资市场建设,培育花盆、花药、花械、花架等专业经销户200多家。在省内率先研发推广政策性花卉保险产品,财政补贴70%,对14种因素造成的花卉损失由保险公司赔付,为花卉种植户彻底免除了后顾之忧。2024年12月统计,已有30多种高档花卉及露天水生植物、时令草花等列入花卉保险范围。黄楼、弥河、开发区3个镇街区、27个村、86户花农参保,参保花卉面积2409亩,花卉保险280万元,为58户、276.61亩花田挽回经济损失144.03万元。
(三)创新花卉
“信”经济,优化延伸链布局。
一是探索“花企贷”培育花卉直播电商。创新性推出“网商贷”金融工具,以数字化信用评价体系筛选优质主体,提升“纳税信用+经营流水+设施产权”三维评估模型,通过设备融资租赁模式实现“轻资产转型”,形成“信用换资金—资金购设备—设备提效能”的良性循环。从760家花卉电商中精准锁定100家高成长性企业,41家花企发展成为交易额过千万元的大型电商,授信企业平均获贷周期缩短60%,设备更新效率提升3倍,培育网红花卉主播200余人,发展电商从业者1万多人,累计发放重点花卉电商企业信贷资金8835万元,带动80%以上花农从事电商业务,花卉电商年交易额突破45亿元,入选山东省直播电商基地、山东省电商产业带,青州花卉直播基地入选全国电商典型案例。
二是创新“温室+品牌”助推温室制造业做大做强。增强设备生产、温室安装等生产领域信贷服务力度,推动花卉产业由支持种植向支持温室设施工业延伸,累计支持川一水处理等花卉配套生产加工企业12家、9100万元,推动青州风机、湿帘等温控设施市场在全国市场占有率突破70%以上,温室设施出口中亚、欧洲、日本、韩国等15个国家和地区,成为全国最大的温室和资材产业集群。鼓励本地旧棚智改,青州市智能温室面积发展到1233万平方米,花卉智能物联网使用覆盖率达到70%。
三是建立花卉大数据平台。着力打造平台“信”经济,联合建行开发中国花卉大数据平台、花卉物流信息化平台,构建青州花木产业大脑,入驻企业、花农10000多家,集智能化管理、订单、授信于一体,建设信用村136个村、信用花卉企业200多家、信用户9000户,开辟花卉信贷绿色通道,列全省产供销一体化数字产业链平台第一名,借助“无感授信”为花卉产业放贷20多亿元,成为全省创新典型,创新“大数据+信用+产业”促进花卉行业高质量发展入选省“揭榜挂帅”创新示范项目。
三、支农成效
(一)信贷规模裂变式增长。截至2024年底,“设施+信贷”模式累计为花卉产业链发放贷款286亿元:研发端,向亚泰花卉院士工作站等10家花卉科研机构、青州蝴蝶兰产业联盟等3家产业联盟发放贷款4.6亿元;生产端,通过“智能温室抵押贷”“棚权质押贷”等产品,为315家花卉企业、136个专业合作社、2.3万户花农提供融资支持,抵押设施面积480万平方米,占全市花卉设施总量的68%;流通端,创新“花卉摊位权抵押”模式,为青州花卉直播电商产业园发放专项贷款3.8亿元,覆盖86%的园区商户。
(二)主体覆盖实现“三个100%”。青州市级以上花卉龙头企业获贷率100%,户均授信额度提升至50万元;省级花卉专业合作社信用建档覆盖率100%,单个主体最高可获300万元信用贷款;花农“无感授信”普及率100%,户均可用额度达28万元,较传统模式提升3倍。
(三)产业升级成效显著。推动花卉生产设施升级,2023年2月至2024年12月,青州市新建智能温室120万平方米,其中连栋温室占比从2021年的15%提升至2024年的42%;推动花卉种业提升突破,支持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“青州雪峰”“绿圣福星”“香妃”等新品种15个,蝴蝶兰种苗北方市场占有率从25%提升至32%;推动盆栽花卉栽培标准提升,金融助力制定《青州仙客来栽培技术规程》等4项国家标准。
(四)融资成本大幅优化。实行信用等级与利率挂钩机制,A级企业可享受LPR基准利率下浮50BP优惠,累计为花卉主体节省利息支出3.2亿元;潍坊市级财政对设施抵押贷款给予3%贴息,叠加省级农业担保费率减半政策,综合融资成本降至4.5%以下。
(五)风险防控体系更加完善。建立“三级风险缓释”机制。青州市设立1.5亿元风险补偿金,累计代偿不良贷款2.1亿元;引入省农担风险机制,为8.3亿元设施抵押贷款提供担保;创新“设施+保险”模式,花卉种植设施保险覆盖率提升至75%。
四、推广价值
(一)支持产业可持续发展。金融支持有效地推动花卉产业的发展,如通过提供专项贷款、创新金融服务等方式,帮助花卉企业解决资金问题,扩大生产规模,提高市场竞争力。
(二)提升产业链整体效益。花卉金融不仅限于传统的贷款支持,还包括供应链金融、“花好贷”等多种新型金融服务,这些服务针对花卉产业链的特点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,帮助产业链各环节提高效率,降低成本,提升整体经济效益。
(三)推动绿色延续性发展。通过发展绿色金融,如推广农业保险、开展多品种经营等,花卉产业更好地应对市场风险,增强抗风险能力,实现绿色、可持续的发展。不仅有利于构建花卉产业良好的绿色发展生态环境,也对提高花卉产业的整体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起到积极推动。
(四)增强产业市场适应性。金融创新如数字化交易平台和线上线下结合的业务模式,能够帮助花卉产业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,推动产业在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方面不断发展,增强市场的竞争力。
五、下一步工作安排
(一)强化金融惠农政策协同链,整合农业产业链条支撑“新动能”。发挥货币、财政、产业正向激励功能,激发金融机构服务花卉产业“原动力”,通过降低担保费率、风险补偿等形式,加大对服务县域特色产业的金融机构资金支持力度。
(二)立足拓宽金融资源供给链,满足县域特色产业融资“新需求”。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牵引撬动机制。充分运用支农支小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的引导作用,加大对县域特色产业上下游企业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、农户等信贷投放,降低融资成本。
(三)立足创新金融产品服务链,助力县域特色产业转型升级“新趋势”。在本案例中,指导金融机构强化政策指导,结合花卉产业特点,持续优化产业链生命周期金融服务,定制专属信贷产品,加大利率和担保费率倾斜支持企业融资。